近日,浙江野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野风药业”)向深交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在创业板上市。
回看野风药业的发展历程,据IPO日报获悉,野风药业曾于2014年1月在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2019年10月终止挂牌。
(资料图片)
2021年5月,野风药业正式踏上创业板之旅。但在两轮问询后,野风药业在2022年6月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此番冲击创业板上市,乃是野风药业二度IPO。
此次IPO,野风药业拟募集资金4.89亿元,投入“年产600吨甲基多巴原料药及300吨甲基多巴中间体”项目与“年产150千克醋酸卡泊芬净、150千克米卡芬净钠等八个产品”项目。
如今公司“卷土重来”,此前存在的问题是否得以改善?公司业绩表现又是如何?
业绩持续下滑
据悉,野风药业的主营业务为特色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主要产品包括甲基多巴、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和醋酸卡泊芬净等特色原料药及其中间体,下游制剂涉及抗高血压药尤其是妊娠高血压及肾性高血压药物、抗帕金森病药、抗真菌药等。
2019年度至2021年度,公司甲基多巴原料药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42.39%、41.24%、43.42%,公司甲基多巴原料药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
从整体业绩表现来看,野风药业的成长性并不乐观。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下称“报告期”),野风药业实现的营收分别为3.62亿元、3.40亿元和3.36亿元,净利润8646.7万元、6564.2万元和6511.8万元,呈现双双下滑的趋势。
从产品种类来看,公司收入主要来自高血压用药甲基多巴及中间体,近三年的收入占比约50%左右。而公司收入下滑主要是因为抗真菌用药的收入大幅下降,从2020年的3526.38万元下降至2022年的15.63万元。
此外,受新产品开发效率、环保审批、药政审批、下游制剂企业市场推广等多种因素影响,原料药生产企业的销售增长一般需要一定时间的前期铺垫,虽然公司已经储备了较多的新产品,但当前收入的主要来源依然为多巴系列产品,且公司的终端市场主要集中于国外地区。
也就是说,虽然公司在全球市场上是知名的多巴系列原料药供应商,但是其在该市场上似乎增长乏力,未来的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于新产品。
同时,抗真菌药物的毛利率变化也最大,从2020年的61.5%下降至2022年的10.69%。
对此,野风药业解释称,主要是因为2020年向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销售了一批较大金额的醋酸卡泊芬净供其进行药剂研发和验证,使得公司当年营业收入相对较高。后续两年中美华东的醋酸卡泊芬净产品市场尚未打开,未有新的采购需求。
也因如此,报告期内,野风药业的综合毛利率也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为38.57%、32%、31.15%。除了业绩下滑,公司披露的业绩数据与前次IPO披露的也并不完全一致。
前次IPO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野风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3.82亿元、3.62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3276.48万元、6554.69万元、8587.24万元。
而此次IPO招股书中,公司在2020年的收入为3.62亿元,净利润却是8646.7万元。
收入一样的情况下,公司净利润差了60万元左右,产生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异常的电费和蒸汽
此次IPO,野风药业拟募集资金4.89亿元,用于“年产600吨甲基多巴原料药及300吨甲基多巴中间体”项目与“年产150千克醋酸卡泊芬净、150千克米卡芬净钠等八个产品”项目。
和前次IPO相比,公司的募资金额和投资项目均发生了变化,不再将募投资金投向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这是否意味着,公司未来的发展重点不再放在研发上面?
此外,野风药业部分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低,此番募资扩产后产能如何消化也引发市场关注。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多巴系列原料药和醋酸卡泊芬净中间体的产能分别为630吨、1500千克,并未发生变化。其中,多巴系列原料药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3.98%、94.63%、94.69%,醋酸卡泊芬净中间体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8.84%、10.10%、2.49%,产能利用率较低且持续下滑。
然而在产能完全没有饱和的情况,公司要将2.36亿元投入到 “年产150千克醋酸卡泊芬净、150千克米卡芬净钠等八个产品项目”中。
野风药业在招股书中也坦言,醋酸卡泊芬净在获得上市批准后,虽然多家制剂生产商已经与公司洽谈了合作意向,但目前尚未产生较大销售,故无法保证未来新增醋酸卡泊芬净产能可以完全被市场消化。
IPO日报发现,公司的电费和蒸汽费似乎存在异常。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持续下滑,各产品的产量整体来看走势平稳,但电力和蒸汽的采购量却持续增长。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对电力的采购量分别为1405.49万度、1556.86万度、1631.56万度,2022年较2020年增长16.08%;对蒸汽的采购量分别为2.86万吨、3.15万吨、3.65万吨,2022年较2020年增长28.07%。
为什么在产量未有增长的情况下,公司用电量和蒸汽采购量明显增长?这是否意味着,公司控制成本的能力较差?
报告期内,公司水的采购数量分别为 37.48 万吨、35.14 万吨和 20.58 万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公司为不断提升节能环保水平,采取各类措施提升循环水用量,降低水采购量所致。
累计分红1.47亿元
在前次IPO时,因为公司实控人曾涉及P2P业务、与多个自然人有过金额较大或往来频繁、公司财务内控合规性存疑等问题,受到监管层的广泛关注。这或许也是公司前次撤回的原因之一。
如今公司卷土重来,上述问题是否得以改善?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野风集团持有公司 46.53%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俞蘠通过野风集团、野风创投、野风控股间接控制公司合计 68.83%股权,系公司实际控制人。
据悉,野风集团的创始人为俞国生,与俞蘠系父子关系。俞蘠出生于1985年,于2010年加入野风集团担任公司董事职务,2015年开始担任野风集团及野风药业的董事长。从过往经历来看,这位“富二代”在加入家族企业之前就涉猎并试水了多个商业领域,如互联网金融领域、游戏领域等。
此前,公司曾向野风医疗器械、杭州标霸贸易有限公司拆出资金合计 1450万元,向俞国生、科冠聚合物和森兰包装拆入资金。公司还存在通过供应商山东泓瑞及其实际控制的主体、通过子公司康吉尔通过森兰包装获取银行贷款的“转贷”事项。
对此,公司解释称,公司通过供应商山东泓瑞及其实际控制方等获取银行贷款的行为,是以真实的采购交易为基础,且连续 12 个月内银行贷款受托支付累计金额能够被相关采购累计金额所覆盖 (当年公司向山东泓瑞及其控制方的采购金额为 10557.38 万元,能够覆盖当年的转贷金额 6279.62 万元)。
自 2020 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已完全杜绝了“转贷”情况的发生。
与此同时,公司分红较为大方。
报告期内,公司每年均进行分红,分红金额分别为5000万元、7000万元、2700万元,累计分红金额达到1.47亿元。
标签: